春望寄王涔阳

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点点,云中远树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作者简介(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春望寄王涔阳

春望寄王涔阳

清明别后雨晴时,

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点点,

云中远树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钲鼓,

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

行吟无处寄相思。

中文译文:

在清明节离别多日,雨停天晴之时,

我仰望着眉山,湖边远山烟雾点点,

云中的树木仿佛墨迹一般疏离。

依靠微水之滨,传来戍楼上的鼓声,

遮掩着的沙村,可见酒旗飘扬。

春风暖煦,草木葱茏,我因思念而自醉,

行走吟唱,却无处寄托相思之情。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与王涔阳在清明时节离别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自然景色描绘了清明节时的美丽景色,如雨过天晴的眉山、湖边的远山和烟雾,以及云中疏离的树木等。这些景色与离别之情相呼应,凸显了作者对离别后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春望寄王涔阳》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将思念之情与离别之景相融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景色描绘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清明的美丽景色之中。同时,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离别的苦楚和无处寄托思念之情的苦恼。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通过诗人对景色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楚与思念之情。同时,诗歌也展示了唐代诗人细腻的描写功力和对自然景色的独到观察力,使读者能够欣赏到一幅美丽而深沉的清明景色。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相思行吟掩映点点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