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德逢

山樊老惮暑,独寤无所适。

湖阴宛在眼,旷若千里隔。

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

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後食。

穿沟取西港,此计当未获。

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晤言久不嗣,作苦何时息。

炎天不可触,怅望新舂白。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寄杨德逢

诗词:《寄杨德逢》

山樊老惮暑,

独寤无所适。

湖阴宛在眼,

旷若千里隔。

遥闻青秧底,

复作龟兆坼。

占岁以知子,

将勤而后食。

穿沟取西港,

此计当未获。

翛翛两龙骨,

岂得长挂壁。

晤言久不嗣,

作苦何时息。

炎天不可触,

怅望新舂白。

中文译文:

老山惧怕酷暑,

独自醒来无所适从。

湖阴如在眼前,

却隔绝千里之遥。

远处传来青苗的声息,

又现龟纹裂痕重复。

通过算算年岁来预知儿子的命运,

只有辛勤劳作才能得到食物。

挖开沟渠取得西面的港口,

这项计划可能尚未得到实现。

那些悬挂的龙骨,

岂能长久地挂在壁上。

长时间的寻访未得继承,

我的痛苦何时才能消散。

炎热的天气无法触摸,

我忧虑着新的稻米将如何磨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山间度过炎热夏日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作者老山上的宅院,他对酷暑的惧怕,以及在这样的天气里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行动的困扰。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眼中的湖阴景色,虽然近在眼前,但却隔绝千里之遥,形成了一种旷远的感觉。

随后的两句描述了作者听到远处青苗声音的同时,又想到了龟纹裂痕的故事,暗示了岁月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通过算岁数来预知儿子的命运,强调了劳动和辛勤的重要性。

再后面的两句描绘了作者挖开沟渠以取得西面港口的计划,但却暗示这一计划可能尚未实现。

接下来的两句使用了比喻,描述了挂在壁上的龙骨,暗示了人事已非,事物难以长久。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长时间的寻访未得继承的苦恼,以及他对炎热天气无法触摸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对生活中种种困扰和无奈的思考和感受。同时,诗中运用了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意境的深度和表达的效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寄杨德逢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湖阴宛占岁而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