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傅宏推官义方亭

居近古城心自幽,箪瓢足用更何求。

莺飞旋趁春风出,龙卧终闻莫雨搜。

科第联翩收甲乙,乡闾惊怪问因由。

隐君淡泊无人识,长夏一衫冬一裘。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傅宏推官义方亭

《次韵傅宏推官义方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居住在近古城心里自然幽静,

简朴的生活用箪箩和瓢瓶已足够,

黄莺在春风中翩翩飞舞,

龙卧在深谷也能听到潺潺雨声。

科举考试选拔才俊接连不断,

乡里的人们惊讶地询问原因。

隐居的君子淡泊名利无人知晓,

长夏用一件薄衫过冬用一件皮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隐居在近古城中的生活情景。他以淡泊名利的态度过着简朴的生活,用简单的箪箩和瓢瓶满足了自己的物质需求,不再追求更多。诗中描述了春天黄莺飞舞的场景,以及即使隐居在深谷之中,仍能听到雨声的奇妙境界。苏辙还提到科举考试中有人才接连被选拔,引起了乡里人的惊讶和好奇。最后,诗人以隐君淡泊无人识、长夏一衫冬一裘的描述,表达了自己清贫而不求名利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描写展现了苏辙隐居生活的情景和他对清贫淡泊的态度。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黄莺飞舞和龙卧听雨,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的科举和乡闾反映了社会的繁忙和喧嚣,与苏辙隐居清贫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诗以隐君淡泊无人识、长夏一衫冬一裘的形象,突出了苏辙对名利的淡漠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坚守。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浮华和名利的超脱态度,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傅宏推官义方亭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春风何求古城因由淡泊莺飞乡闾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