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

僧房来往久,露井每同观。

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

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

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

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

作者简介(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描写了长寿寺粲公院的一口新井。

中文译文:

僧房来往已久,露井常来观。

白石围绕新甃,苍苔依旧栏。

空瓶旋转下,长绳绳轮盘。

心境清净影响环境,泉源见底发出寒意。

钟声时而灌顶,对此日子安闲。

诗意:

李颀以“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为题,表达了僧房久居粲公院,常来观赏清泉的景象。诗中描写了新井的景观,白石围绕着井口,苍苔仍然依旧长在栏杆上。在如此安静的环境下,空瓶通过轮盘旋转下降,长绳也被盘在辘轳上。井水清净见底,寒气透出。当寺中的钟声响起时,僧侣们灌顶洗心,对此时的时光感到安闲和惬意。

赏析:

李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长寿寺粲公院的新井景观,通过景物描写呈现出一幅宁静和美好的画面。诗人通过表达对井水的赞美,隐喻了心境的清净和明晰,以及寺院的宁静和静谧。诗中的井水象征着心灵的清净,空瓶和长绳的动作既体现了时光的流转,又多了些杂念的浮动。而当钟声响起时,诗人感到安闲和平静,表达出对宁静、寂静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唐代僧房的生活场景以及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见底苍苔来往泉源宛转境界灌顶闲安同观空瓶辘轳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