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襄阳米芾祠

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饭不著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梩搘酒瓮,鸐风落琴床。

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

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

竹韵漫萧屑,草花徒织茸。

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题襄阳米芾祠

《题襄阳米芾祠》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峰映碧湘,

山峰映照在碧绿的湖水上,

真叟此中藏,

真正的智者就躲藏在这里,

饭不著石吃,

不需要靠石头来充饥,

眉应似发长。

他的眉毛应该像发一样长。

枫梩搘酒瓮,

枫梩木扶着酒坛,

鸐风落琴床。

微风轻拂着落在琴床上。

强效忘机者,

能力强大的人忘记了尘世的烦恼,

斯人尚未忘。

这样的人还没有忘记。

万里莓苔地,

遍布着苔藓的广阔土地,

不见驱驰踪。

看不见马车的痕迹。

唯开文字窗,

只有打开文字的窗户,

时写日月容。

才能书写日月的容颜。

竹韵漫萧屑,

竹子的音韵散落在空中,

草花徒织茸。

草花只能编织茸毯。

披霜入众木,

霜披在众多树木上,

独自识青松。

只有他独自认识青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襄阳米芾祠为题材,描绘了祠堂的景色和其中的智者。诗人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自然景观和智者的特质。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山峰映照在碧绿湖水上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接着,诗人提到真正的智者躲藏在这里,不需要物质的滋养,他们超越尘世,超越了物质的束缚。

诗的第四句表达了智者的卓越品质,他们的眉毛应该像发一样长,暗示他们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洞察力。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智者与酒坛和琴床的关系。智者能够在安逸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不受外界的干扰。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智者与自然的关系。他们忘记了尘世的纷扰,看不见马车的痕迹,只有通过打开文字的窗户,书写日月的容颜。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竹子和草花,展示了智者对自然的敏感和体验。最后两句表达了智者的独特性和独处的境地,他们能够独自认识青松,领悟自然的真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智者超脱尘世的境界,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智者的特质,诗人表达了对智慧和自然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襄阳米芾祠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日月不见青松驱驰千峰文字草花众木忘机者中藏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