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和韵)

问秋光、乞得一宵闲,满引玉东西。

喜亲朋咸集,宴酣真乐,非竹非丝。

坎止流行付分,岂尽是人为。

试向君平卜,还可前知。

自笑头颅如此,奈乌轮难系,驹隙如驰。

慨壮图已矣,指地不须锥。

任从渠、翻云覆雨,愿老于耕钓乐于诗。

三军事,天家自有,大将为谁。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八声甘州(和韵)

诗词:《八声甘州(和韵)》

问秋光、乞得一宵闲,

满引玉东西。

喜亲朋咸集,

宴酣真乐,非竹非丝。

坎止流行付分,

岂尽是人为。

试向君平卜,

还可前知。

自笑头颅如此,

奈乌轮难系,驹隙如驰。

慨壮图已矣,

指地不须锥。

任从渠、翻云覆雨,

愿老于耕钓乐于诗。

三军事,

天家自有,大将为谁。

中文译文:

询问秋天的光景,只求得一宵闲暇,

满堂引来美酒佳肴。

喜悦亲朋齐聚,

宴会狂欢,音乐美妙,不是竹子也不是丝弦。

困扰和阻碍终将消散,

这并非完全由人力所为。

请向你平卜卜卦,

或许可以预知未来。

自我嘲笑头脑如此迟钝,

但是乌轮(指时间)却难以拴系,马儿在驹隙中疾驰。

壮志已经化为泡影,

不再需要指着地面用锥子刺画。

任由河渠滔滔,天地翻云覆雨,

愿意老去从事农耕和钓鱼,乐于创作诗词。

三军的事情,

天家(指皇室)自有安排,大将军为谁服务?

诗意和赏析:

《八声甘州(和韵)》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思考。

诗的开篇,诗人询问秋天的景色,希望能够获得片刻的闲暇,享受美好的时光。接着,他描述了宴会上亲朋好友的欢聚,饮酒作乐,音乐动人,愉悦无比。

之后,诗人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他认为困扰和阻碍都会过去,而这种变化并非完全由人力所能控制。他向读者建议通过卜卦来预知未来,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接下来,诗人以自嘲的语气,笑称自己头脑迟钝,无法拴住时间的流逝,比喻时间如乌轮难以束缚,马儿在驹隙中飞速奔驰。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慨叹自己的壮志已成泡影,不再需要通过锥子在地上刻画图案来表达抱负。他愿意顺应自然的变化,从事农耕和钓鱼,同时乐于创作诗词。

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三军之事究竟是为了谁而存在,暗指社会的困境和个人的迷茫。

整首诗以抒怀的笔调,通过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和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感慨,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对《八声甘州(和韵)》这首诗进行分析:

诗词:《八声甘州(和韵)》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

中文译文:

问秋光、乞得一宵闲,

满引玉东西。

喜亲朋咸集,

宴酣真乐,非竹非丝。

坎止流行付分,

岂尽是人为。

试向君平卜,

还可前知。

自笑头颅如此,

奈乌轮难系,驹隙如驰。

慨壮图已矣,

指地不须锥。

任从渠、翻云覆雨,

愿老于耕钓乐于诗。

三军事,

天家自有,大将为谁。

诗意和赏析:

《八声甘州(和韵)》是宋代文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自嘲和抒怀的口吻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思考。

诗的开头,诗人询问秋天的景色,希望能够获得一晚的闲暇,沉醉于美好的时光。接着,他描述了亲朋好友齐聚的宴会,欢乐饮宴,音乐动人,给人无比的快乐和享受,这种乐音也不是来自竹子或者丝弦。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命运和人事的思考。他认为困扰和阻碍终将过去,并不完全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他建议向君主卜卦,试图通过卜卦来预测未来,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接下来,诗人以自嘲的语气,自嘲自己头脑迟钝,无法拴住时间的流逝,比喻时间如乌轮难以束缚,马儿在驹隙中疾驰。他感叹自己的壮志已然化为泡影,不再需要用锥子在地上刻画图案来展现抱负。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他乐于顺应自然的变化,从事农耕和钓鱼,并愿意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提到“三军事”,暗指社会的事务和纷争,然后质问“天家自有,大将为谁”,意味着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以抒怀的口吻,通过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和个人命运的理解和感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东西亲朋尽是人为乞得前知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