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五首

六经乐故亡,三礼复不完。

名数颇舛刺,或亦疑同官。

易诗书春秋,论孟庸学篇。

弥缝救破断,谁实心斯传。

始以营道翁,终之紫阳仙。

堂堂七君子,如日常在天。

有暮必有旦,岂无来者贤。

大匠一朝作,绳墨其舍旃。

览古五首

《览古五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该诗以古代经典和礼仪的衰落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经乐故亡,

三礼复不完。

名数颇舛刺,

或亦疑同官。

易诗书春秋,

论孟庸学篇。

弥缝救破断,

谁实心斯传。

始以营道翁,

终之紫阳仙。

堂堂七君子,

如日常在天。

有暮必有旦,

岂无来者贤。

大匠一朝作,

绳墨其舍旃。

诗意和赏析:

《览古五首》这首诗以对古代经典和礼仪的反思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关切。诗中提到的"六经"和"三礼"指的是儒家经典《六经》和礼仪制度中的"三礼",这些经典和礼仪的废弃使得社会失去了道德和秩序的根基。

诗中提到的"名数颇舛刺"和"或亦疑同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名利之风和官场的疑虑和批判。这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诗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价值体系。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了易经、诗经、书经和春秋等古代文化经典,以及对孟子和庸学的论述。这些古代经典和学术著作在作者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希望这些经典和学术能够传承下去,弥补时代的破损和断裂。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营道翁"和"紫阳仙"。"营道翁"指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紫阳仙"则指的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这里通过引用道家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和追求超越凡俗的向往。

最后两句"堂堂七君子,如日常在天。有暮必有旦,岂无来者贤"表达了对于有志者的期待和希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会有有识之士出现,他们会像太阳一样照耀社会,带来新的曙光。

整首诗以对古代经典和礼仪的反思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引用古代经典和思想,以及表达对有识之士的期待,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深刻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览古五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完弥缝实心名数学篇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