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夏咏月岩

老蟾窃灵药,堕魄下尘寰。

迹误采石江,名虚巫峡山。

长风送之为,寄影千丈岩。

列壁当层云,虚白生光寒。

婆娑仙桂影,中着孤根蟠。

宛宛学扇初,盈盈一钩弯。

如出沧海头,半揭烟霄端。

风雨不改度,晦朔从循环。

山灵夺天目,作此奇哉观。

阅尽来去人,了之手吕翁指,运此神造应非难。

何如存我真面目,妩媚一笑只作青山看。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己酉夏咏月岩

《己酉夏咏月岩》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蟾窃取灵药,堕落尘寰之间。

误踏采石江岸,名为虚幻的巫峡山。

长风将其送至,寄身于千丈高岩。

列壁云层之间,虚白生发光寒。

婆娑仙桂的影子,倒影在孤单的蟠根上。

宛如初学的折扇,盈盈地弯曲成一钩。

如同从沧海的尽头出现,半揭开烟霄的边缘。

风雨无法改变它的旅程,晦朔循环不停。

山灵夺取天之目,创造了这奇特的景象。

经历了无数的人们的来来去去,只有吕翁的手指了解它。

运用神奇的力量创造它并非难事。

何不保留我真实的面貌,只笑一笑作为青山的观察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个景象的思考和感悟。诗中称蟾蜍为老蟾,它窃取了灵药,但却堕落到了尘寰之间,失去了原有的神性。诗人误踏了采石江岸,来到了一个虚幻的巫峡山。长风将这个景象送到了千丈高的岩石上,使它成为了云层之间的虚白发光的景观。

诗中出现了婆娑仙桂的影子,它投射在孤单的蟠根上。这里的仙桂是指神话中的仙人树,它的影子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诗人将其比喻为初学的折扇,弯曲成一钩,这种形象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

诗人将这个景象比作从沧海尽头出现,半揭开烟霄的边缘,形容其神秘而壮丽。风雨无法改变它的循环和旅程,表达了它的永恒和不变。

诗中提到山灵夺取天之目,创造了这个奇特的景象,这里的山灵指的是山神。诗人观察了无数的人们来来去去,只有吕翁的手指了解它,这可能指的是作者本人。

最后,诗人思考了这个景象背后的意义,希望保留真实的面貌,只笑一笑作为青山的观察者,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的真实和纯粹的追求。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奇特的景象,通过诗人的思考和想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真实与纯粹的追求。同时,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邃而富有诗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己酉夏咏月岩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长风尘寰灵药寄影列壁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