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衍见过

暑雨不作凉,爽风只自高。

我老亦衰疾,奈此正郁陶。

魏侯有新语,高处近风骚。

隐几聆五字,未觉历日劳。

酒然堕冰井,起粟竖寒毛。

三山已在目,万象谁能逃。

历险见绝足,过口味豚膏。

愿为夏雷鸣,莫作饥鸢号。

作者简介(陈师道)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魏衍见过

诗词:《魏衍见过》

朝代:宋代

作者:陈师道

暑雨不作凉,

爽风只自高。

我老亦衰疾,

奈此正郁陶。

魏侯有新语,

高处近风骚。

隐几聆五字,

未觉历日劳。

酒然堕冰井,

起粟竖寒毛。

三山已在目,

万象谁能逃。

历险见绝足,

过口味豚膏。

愿为夏雷鸣,

莫作饥鸢号。

中文译文:

炎热的雨无法使天气凉爽,

清爽的风却自高飘荡。

我已年老且身体衰弱,

然而此刻心情却是愉悦的。

魏侯有着新的言语,

高处靠近风雅之气。

我隐居于此,倾听着五字之音,

不觉得时光流逝的辛劳。

酒杯如冰井中坠落,

一举而起,寒毛竖立。

三山已经入眼帘,

千变万化之景物又有谁能逃脱。

历经危险,见证了非凡之事,

品尝了美味的豚膏。

愿意成为炎夏的雷鸣,

不要成为饥饿的鸢鸟的哀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夏日中的心境和感受。虽然天气炎热,但暑雨无法带来凉爽,只有清爽的风才能稍稍提升心情。作者自称年老且身体衰弱,然而他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诗中提到了魏侯,他有着新颖的言辞和高尚的品味,使得他的言语充满了风雅之气。作者隐居在某个地方,倾听着简短的五字之音,不觉得时间的流逝带来了疲劳和劳累。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喝酒的情景,酒杯仿佛从冰井中坠落,却又迅速振作起来,令人感受到寒意。作者眼中已经看到了远处的三座山峰,万物的变化和世间的一切都无法逃脱他的观察。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历经危险,见证了非凡之事,并品尝了美味的豚膏。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夏天的雷鸣一样响彻天空,而不是成为饥饿的鸢鸟的哀号。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炎夏中的心情和感受,表达了对高尚品味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展现了对历险和美味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热情和精神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魏衍见过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风骚新语衰疾自高爽风历日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