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成都三首

欲洗羁愁只自醒,郫筒酒好信虚名。

江阳春色论千户,价比西州却未轻。

作者简介(刘望之)

刘望之,字观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宋绍兴(1131-1162)进士。官南平军教授,任期文化丕变,后迁秘书省正字。公余引吟,著《观堂唱集》己失,“名重一时。”存诗、词各一。

发成都三首

《发成都三首》是宋代诗人刘望之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洗羁愁只自醒,

郫筒酒好信虚名。

江阳春色论千户,

价比西州却未轻。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成都的三个场景中的感受和思考。第一首描绘了作者想要洗去心中的郁闷和忧愁,却只有自己能够觉醒。第二首以郫县出产的酒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名利虚幻的不信任。第三首谈论了江阳地区的春天美景,认为这个地方的富户众多,虽然价值相当于西州(指西部边境地区),但并不被轻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名利和社会现象的深思。通过三个不同的场景,作者揭示了内心的真实态度。诗中的"欲洗羁愁只自醒"表明了作者认识到解脱心灵困扰的责任在自己,不能依赖外在的力量。"郫筒酒好信虚名"则表达了作者对虚假名利的怀疑和厌倦,郫县酒虽然好,却不能代表真正的价值。最后,作者用"江阳春色论千户,价比西州却未轻"来比较江阳和西州的富户,表达了江阳地区的富贵虽然不逊于西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名利追逐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对虚假和真实的辨识能力,以及对社会和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整首诗情感平和,但透露出对社会现象的冷峻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发成都三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春色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