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送邹结先赴河南充判官

王事相逢少,云山奈别何。

芳年临水怨,瓜步上潮过。

客路方经楚,乡心共渡河。

凋残春草在,离乱故城多。

罢战逢时泰,轻徭伫俗和。

东西此分手,惆怅恨烟波。

作者简介(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毗陵送邹结先赴河南充判官

《毗陵送邹结先赴河南充判官》是唐代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词。

诗词内容描述了作者与友人邹结分别的情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别离的悲哀和困境的感叹,同时也融入了对时局的观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如下:

王事相逢少,

云山奈别何。

芳年临水怨,

瓜步上潮过。

客路方经楚,

乡心共渡河。

凋残春草在,

离乱故城多。

罢战逢时泰,

轻徭伫俗和。

东西此分手,

惆怅恨烟波。

诗意主要体现在对别离的悲伤和不得已的困境之中。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机会很少,却不知如何道别。他们相遇在美丽的风景之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分离势必会来临。面对别离,诗人留下了对青春年华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困境和乱世的感慨。他们是客路上的行人,与乡愁相伴,共同度过了艰难的河沟。然而,他们离开后的故乡却是一片凄凉,城市已然荒芜,这也让诗人感叹世事无常。在战乱中,终于迎来太平盛世,所承受的劳役和艰辛也得以减轻,回归平常的生活。他们离去的方向不同,分别的地方就此划分,而诗人内心的惆怅与烟波相伴。

这首诗词通过对别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时局的观察。诗人通过描写离别之情和时势之变来表达了对变迁和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人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使读者更易于产生共鸣。整首诗词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深情厚意,堪称唐代别离诗的代表之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烟波相逢分手惆怅渡河离乱上潮客路方徭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