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军王從事

奏牍曾蒙乙夜观,擅场文价在金銮。

貂裘岁久京尘暗,鹢路风高旅翮残。

取酒黄金都已尽,食鱼长铗更须弹。

时清水国无书檄,谁见挥毫一据鞍。

作者简介(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无为军王從事

诗词:《无为军王從事》

朝代:宋代

作者:杨亿

奏牍曾蒙乙夜观,

擅场文价在金銮。

貂裘岁久京尘暗,

鹢路风高旅翮残。

取酒黄金都已尽,

食鱼长铗更须弹。

时清水国无书檄,

谁见挥毫一据鞍。

中文译文:

我曾在乙夜奏牍时得到了赏识,

在朝廷中表现出色,受到皇帝的宠爱。

但我的貂裘岁月已久,被京城的尘埃所遮蔽,

作为一只飞鹰,旅途中的翅膀已经残破不堪。

我曾经用黄金换取美酒,如今黄金已经用尽,

我曾经享受鱼肉美味,如今只能弹奏琴弦自娱。

时下国家清平,没有紧急的征召令,

谁来看到我挥毫写字的场景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在朝廷中受宠的军王从事的遭遇。诗人杨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个人的困境。

诗的第一句“奏牍曾蒙乙夜观”,描述了诗人曾经在夜晚奏上奏章时受到重视和赏识。这表明他在朝廷中具备一定的才干和地位。

然而,随后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如今的境况。他的贵族身份已经逐渐被岁月所磨灭,穿着的貂裘已经褪色。同时,他在旅途中所面临的困难也被描绘出来,鹰的翅膀残破不堪,无法再飞翔高远。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他物质和精神上的匮乏。黄金已经用尽,美酒难觅,他只能弹奏琴弦自娱。这里黄金和美酒的象征意义是物质享受和奢华生活,而现在他已经失去了这些。

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孤独。时下国家平和,没有紧急的征召令,没有战争需要他的才干,他的文才和政治才华似乎被冷落了。他希望有人能够看到他挥毫写字的场景,但现实中却没有人关注他的存在。

整首诗透露出作者对于个人价值和才华的无奈和失落,同时也折射出宋代朝廷的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的残酷。这首诗以深沉的诗意和自省的情感揭示了一个军王从事在政治和个人生活中的困境和矛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无为军王從事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貂裘擅场黄金挥毫清水夜观文价书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