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禹锡

谢相园西石径斜,知君习隐暂为家。

有时出郭行芳草,长日临池看落花。

春去能忘诗共赋,客来应是酒频赊。

五年不见西山色,怅望浮云隐落霞。

作者简介(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寄刘禹锡

《寄刘禹锡》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刘禹锡

谢相园西石径斜,

知君习隐暂为家。

有时出郭行芳草,

长日临池看落花。

春去能忘诗共赋,

客来应是酒频赊。

五年不见西山色,

怅望浮云隐落霞。

译文:

向刘禹锡寄语

谢相园的石径斜,

我知道你暂时隐居为家。

有时走出城郭,欣赏芳草,

整日倚池而望落花。

春天过去了,我们能否忘记共同创作的诗篇,

你作为客人来时,必然会频繁畅饮。

我五年未曾见过西山的颜色,

仰望漂浮的云彩遮掩着夕阳余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戴叔伦致书给刘禹锡的作品。诗人戴叔伦以自然景色描写表达了对刘禹锡的思念之情。诗中谈及的谢相园是一个园林,石径斜指的是园内的小径弯曲。诗人知道刘禹锡现在正在隐居,暂时将这个园林作为自己的家。有时他走出城郭,欣赏郊外的芳草,整日倚着池塘观赏落花,享受宁静的时光。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刘禹锡的思念之情。春天过去了,他们共同创作的诗篇也可能被遗忘,但当刘禹锡作为客人来访时,他们必然会畅饮美酒,共度欢乐时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刘禹锡分别已久的心情。诗人五年来未曾见到西山的美景,凝望着飘浮的云彩,看到夕阳余晖被遮掩,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惆怅。

整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刘禹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以恬静的笔调,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见浮云芳草应是石径落花怅望落霞长日客来频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