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阳馆赴郡

晨兴平阳馆,见月沈江水。

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鹭起。

奉恩谬符竹,伏轼省顽鄙。

何当施教化,愧迎小郡吏。

寥落火耕俗,征途青冥里。

德绥及吾民,不德将鹿矣。

擒奸非性能,多愍会衰齿。

恭承共理诏,恒惧坠诸地。

作者简介(畅当)

畅当,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畅璀之子。 初以子弟被召从军,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与弟诸皆有诗名。诗一卷。畅当父亲畅璀,唐肃宗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代宗时,与裴冕、贾至、王延昌待制集贤院,终于户部尚书。

自平阳馆赴郡

《自平阳馆赴郡》

晨兴平阳馆,

见月沈江水。

溶溶山雾披,

肃肃沙鹭起。

奉恩谬符竹,

伏轼省顽鄙。

何当施教化,

愧迎小郡吏。

寥落火耕俗,

征途青冥里。

德绥及吾民,

不德将鹿矣。

擒奸非性能,

多愍会衰齿。

恭承共理诏,

恒惧坠诸地。

译文:

清晨起来,来到平阳馆,

看见月亮沉入江水。

山雾迷蒙,沙鹭肃立。

奉承恩宠,卑身于竹,

压伏桎梏,省察自己的愚昧。

何时能施行教化,

惭愧地与小郡吏亲近。

农耕疏落,人情淡漠,

征途漫长,青天之上。

以德维护我民,

不以德而变得像野鹿般渺小。

捕捉奸邪,本性坚强,

深感黄昏将至,衰老将临。

恭敬遵守诏令,

常惧怕跌落这个地方。

诗意:

这首诗写了作者畅当离开平阳馆赴郡的心情和思考。他在清晨醒来,看到月亮沉入江水,山雾散去,沙鹭飞起,这景色使他感到温馨和肃穆。他虽然在职位上得到了奉承和尊重,但他也自省自己的愚昧和不足。他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才能,为人民施行教化,但也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如小郡吏。

他的思维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困境。他描述了农耕生活的落寞和世俗的淡漠,以及征途的艰辛和无边无际的苦难。他认为唯有高尚的道德可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宁,如果没有道德的引领,将会境遇像野鹿般的渺小。

最后,他表达了对皇帝诏令的敬畏和对地位的恐惧,他常常担心自己会失去这一切,掉入低谷。

赏析:

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道出了畅当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社会的关怀。他不仅关注自己在官场的身份地位,更关注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道德价值。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与官场、农耕生活和征途的对比,突出了自己的愚昧和渺小。诗中的景色细腻而朴实,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困境的担忧。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雅和自省的气息,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见月溶溶伏轼顽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