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蒲中舍至政归蜀

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

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

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蒲中舍至政归蜀

《送蒲中舍至政归蜀》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

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

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蒲中舍离开的思念之情。诗人回忆起过去两人一起游玩的美好时光,他们像乌鸦和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地畅游。诗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有自己的快乐,没有什么可以让人烦恼。然而,当诗人与蒲中舍相逢时,他们都已经年老,这让诗人感到悲伤,几乎要流泪。最后,诗人请蒲中舍去水西楼,寻找一道题字,以此作为他们友谊的见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中的乌鸦和燕子象征着自由和快乐,与诗人对友人的祝福相呼应。诗人的感慨和悲伤在最后两句中达到高潮,通过对友谊的寄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蒲中舍至政归蜀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相逢自有可为岂意欲涕流水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