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忠王挽词三首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

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

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作者简介(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鲁忠王挽词三首

诗词的中文译文:

《鲁忠王挽词三首》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

五月的同盟会,带着三条人去迎接归葬。

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太阳遮蔽了咸阳的树木,天空寒冷,渭水桥上寒风凛冽。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

远远看到红色的鹭鸟盘旋,仍然认得紫色的骊山马傲慢挺拔。

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泉台静寂,我怀念着,从此停止吹奏玉箫。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国家给予忠良的尊宠已经走向存亡边缘。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于是破裂山河之地,追尊父与子为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人们为槐里的月亮悲伤,马匹踏过槿原的霜。

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与京城的北方告别,这条路漫长而遥远。

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

树叶如羽毛迎接早晨的阳光,钟声敲响迎接瑞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故人为夜晚的离别而悲伤,使者吹奏悲怆的清晨笳。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王者的气势如冲天之剑,星辰无法违抗。

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唯有孔子的家还留存着,长久地接待着鲁王一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鲁忠王挽词三首》是唐代宋之问的挽词作品,以描述大唐盟会、国家动荡以及鲁忠王的归葬为题材。整首诗词在表达鲁忠王的忠诚与哀痛的同时,也展现了时代变迁和国家兴衰的历史背景。

诗中描述了五月的盟会,带着三条人去归葬,以及咸阳树的日落、渭水桥的天寒等场景,营造出悲伤的氛围。诗中还有描绘朱鹭和紫骝的形象,从而展示了鲁忠王的威严和高贵。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鲁忠王及其家族的怀念之情,直言国家给予忠良的尊宠已经耗尽,国家的存亡也逐渐走向存续的边缘。同时,诗中也穿插了对京城北方的告别,对槐里月的悲伤,以及对草原霜和早晨钟声的描绘,凸显了生离死别的伤感。

整首诗情绪激荡,抒发了对鲁忠王的深情厚意和忠诚的追思。通过描绘悲伤的环境与细腻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作者对忠臣之死和国家荣耀的深思熟虑。最后,诗词落笔于孔子的家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承继与尊重,以此彰显了作者对鲁忠王一脉的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鲁忠王的命运与情感,展现了唐代社会和国家的变迁,传达出深切的哀思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玉箫寂寂朱鹭泉台归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