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作者简介(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赠新平少年

《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遭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志凭何凭。

一见龙颜君,壮志重振兴。

千金报母恩,万古共叹惊。

而我竟何为,寒苦而仍坐。

寒风进短袖,双手如冰雪。

故友无怜惜,新交不见矜。

摧残狱中虎,羁绁天上鹰。

何时能飞翔,斗志尽展能。

译文:

送给新平的少年

韩信身处淮阴城,年少遭受欺凌。

他的身体弯曲得像没有骨头,心中的壮志凭什么能实现。

当他一次见到龙颜君时,心中的壮志重又振兴。

小心回报母亲的恩情,让万世共同感叹赞叹。

而我又做了什么呢,寒冷中苦苦坐守。

寒风进入短袖,双手冷得像怀里的冰雪。

旧友无怜悯,新朋友不见怜惜。

像槛中的虎一样被人摧残,像鞲上的鹰一样被人引绳拴住。

什么时候才能飞翔,展示自己的力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赠给新平少年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韩信年少时遭受欺凌和屈辱,但他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壮志重振家国,展示了他追求事业和理想的决心。诗中通过对比韩信和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不满。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少年韩信与诗人自己的不同遭遇,通过以韩信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思考和反思。诗人借助韩信的故事,暗示了自己有志未伸、遭遇艰辛的现状,并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社会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于命运的思考和对梦想的追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有所少年千金万古漂母欺凌屈体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