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小亭山半枕。

又一番园林,春事整整。

微阴护轻冷。

早蜂狂蝶浪,褪黄消粉。

阑干日永。

数花飞、残崖断井。

仗何人、说与东风,莫把老红吹尽。

休省。

烟江云嶂,楚尾吴头,自来多景。

愁高怅远。

身世事,但难准。

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算鸱夷、办却扁舟,个中杀稳。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瑞鹤仙

《瑞鹤仙》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瑞鹤仙

小亭山半枕。

又一番园林,

春事整整。

微阴护轻冷。

早蜂狂蝶浪,

褪黄消粉。

阑干日永。

数花飞、残崖断井。

仗何人、说与东风,

莫把老红吹尽。

休省。

烟江云嶂,

楚尾吴头,

自来多景。

愁高怅远。

身世事,

但难准。

况禁他,

东兔西乌相逐,

古古今今不问。

算鸱夷、办却扁舟,

个中杀稳。

中文译文:

瑞鹤仙

小亭山上半依偎。

又一处幽园,

春景美丽。

微风轻拂凉爽。

早蜜蜂狂舞,彩蝶翩翔,

花朵凋谢,粉色褪尽。

阑干日渐长,

数朵花飞落,残崖断井。

说给谁听?告诉东风,

别将老去的红颜吹尽。

请勿忘却。

烟雾弥漫江上,

云雾笼罩山峰,

楚地尽头,吴地起始,

自古以来,充满了美景。

愁绪高悬,忧虑遥远。

人生遭遇与经历,

往往难以预料。

何况还有他人,

东方兔子,西方乌鸦相争,

古往今来,无人问津。

算计鸱夷之计,扁舟办起,

其中的杀机稳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水之间的场景,以及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诗人身处小亭山,山上有一片园林,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爽。早上,蜜蜂和彩蝶在花丛中狂舞飞扬,花朵逐渐凋谢,颜色褪去。时间流逝,阑干(门槛)的影子变得更长,花朵飘落,山崖上的井也断裂了。诗人不知将这些美景告诉谁,只能向东风倾诉,希望不要让岁月抹去年轻的容颜。诗人呼吁人们不要忘记这些美好景色。

诗的后半部分转到烟雾弥漫的江上和云雾笼罩的山峰,分别代表楚地和吴地,这两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景色。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愁思和远虑,认识到人生的身世和事情往往难以预料。而且,诗人观察到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如同东方的兔子和西方的乌鸦相争,古往今来,人们很少关心这些。最后,诗人提到了鸱夷之计,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军事计策,扁舟则代表着一种行动方式。诗人暗示人们要善于谋略和行动,以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稳健。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思考人生,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视、对人生的疑虑以及对智慧和行动的认识。

总的来说,《瑞鹤仙》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日的美景,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景色中体悟到岁月的流转、美好的短暂以及人生的无常,同时也呼唤人们保持智慧和行动,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事。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春事园林小亭微阴半枕轻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