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陵

舟横攸河水,马滑潺陵道。

百里无鉏犁,闲田生春草。

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落日见行人,愁烟没孤鸟。

老翁雪髯鬓,生长识群盗。

归来四十年,墟里迹如扫。

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槁。

生聚何当复,兹事恐终老。

人言古战场,疮痍猝难疗。

谁使到此极?天科吾请祷。

作者简介(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潺陵

《潺陵》

舟横攸河水,

马滑潺陵道。

百里无鉏犁,

闲田生春草。

春草亦已瘦,

栖栖晚花少。

落日见行人,

愁烟没孤鸟。

老翁雪髯鬓,

生长识群盗。

归来四十年,

墟里迹如扫。

莫讶土毛稀,

须知人力槁。

生聚何当复,

兹事恐终老。

人言古战场,

疮痍猝难疗。

谁使到此极?

天科吾请祷。

中文译文:

船横卧于攸河之水,

马蹄滑过潺陵的道路。

百里之间无人耕种,

闲置的田地长满了春草。

春草也已经凋瘦,

少了栖息的鸟儿,凋谢的花朵。

夕阳下只能见到孤独的行人,

茫茫愁烟遮没了孤鸟的身影。

雪白的胡须和鬓发的老人,

经历过生活的艰辛,认识了许多盗贼。

回到家乡已有四十年,

故土之地景象犹如一片荒凉。

不要惊讶土地贫瘠,

应该知道人们的力量已经衰竭。

人们聚居的地方何时才能再次兴盛,

现在的情况让人担心终将老去。

人们说起古代的战场,

战争的创伤痊愈得很困难。

是谁导致了这种极端的境况呢?

我向上天祈祷,请给予指引。

诗意和赏析:

《潺陵》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以描绘潺陵的景象和抒发内心感受为主题。诗中通过描写船行水上、马行道路、田地荒凉、落日行人、愁烟孤鸟等景物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忧虑。

诗中的船横于攸河之水,马滑过潺陵的道路,暗示着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百里无人耕种,闲置的田地长满了春草,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人们生活困顿的现实。春草凋瘦、栖息的鸟儿减少,意味着自然和生命的衰败。

诗中的老人雪髯鬓,生长识群盗,表现了岁月的积淀和阅历的丰富,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盗贼的猖獗。归来四十年,墟里迹如扫,描绘了作者回到故土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失望和对社会变迁的不安。

诗末,作者借古战场和疮痍猝难疗的比喻,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最后,作者向上天祈祷,表达了对未来的祝愿和希望。

《潺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不安。诗中的景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相互烘托,层层递进地展示了岁月的流转和社会的动荡,以及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祈愿。整首诗以淡然的语调和凄美的意境,展示了范成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潺陵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行人落日春草河水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