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哭者

昨日南邻哭,哭声一何苦。

云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

今朝北里哭,哭声又何切。

云是母哭儿,儿年十七八。

四邻尚如此,天下多夭折。

乃知浮世人,少得垂白发。

余今过四十,念彼聊自悦。

从此明镜中,不嫌头似雪。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闻哭者

《闻哭者》

昨日南邻哭,

哭声一何苦。

云是妻哭夫,

夫年二十五。

今朝北里哭,

哭声又何切。

云是母哭儿,

儿年十七八。

四邻尚如此,

天下多夭折。

乃知浮世人,

少得垂白发。

余今过四十,

念彼聊自悦。

从此明镜中,

不嫌头似雪。

中文译文:

昨天南邻哭泣,

哭声多么可怜。

据说是妻子哭丈夫,

丈夫只有二十五岁。

今天清晨北村再次哭泣,

哭声何等沉痛。

听说是母亲哭儿子,

儿子只有十七八岁。

周围四邻都有类似的情况,

天下人多夭折。

才知道世间人们,

年轻的就少见白发。

而我今年已过四十,

想到那些人反而欣慰。

从此之后,照镜子时,

也不嫌头发如雪。

诗意:

《闻哭者》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他在四十岁时听到邻居们为年轻亲人哭泣的情景,而他却感到庆幸自己已经过了青春年华,不再担心死去的倾向。这首诗揭示了生老病死的现实,以及人们对于生命短暂的思考。

赏析:

白居易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通过描写邻居们为年轻亲人哭泣的场景,他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对于年轻时代的思考和从容。

他在四十岁的时候,看到了四周的人们纷纷死去。以此为契机,他感慨地认识到,世间的人们都像浮萍一般,寿命短暂,少有长寿。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人,他从这些场景中体悟到了世事无常,看淡了生命短暂的事实,并对自己的境况感到满足和欣慰。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和年轻的深思,展示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白居易以平凡的语句描绘出人们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和无奈,通过对邻居们悲痛哭泣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他用自己的境况和心态对比,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珍惜。

整首诗读来平和、淡然,没有过多华丽的修辞,但却能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惜。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的探寻和独特的看法,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哭声南邻哭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