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

误哉秦穆公。

身没从三良。

忠臣不违命。

随躯就死亡。

低头窥圹户。

仰视日月光。

谁谓此可处。

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

黄鸟鸣高桑。

咏史诗

《咏史诗》是一首出自魏晋时期的诗词,作者是阮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误哉秦穆公。

身没从三良。

忠臣不违命。

随躯就死亡。

低头窥圹户。

仰视日月光。

谁谓此可处。

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

黄鸟鸣高桑。

中文译文:

唉呀,秦穆公啊,你的行为真是错误啊。

身体葬在三良地。

忠臣不违背君命,

随陛下一起赴死。

低头望着坟墓的门户,

抬头仰望日月光辉。

有谁说这是适宜的处所,

恩义永远不能忘记。

路人为你流下悲泪,

黄鸟在高高的桑树上鸣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歌颂了秦穆公和他的忠臣们的事迹。秦穆公是指秦国的君主,诗中称呼他为"误哉秦穆公",表达了对他错误决策的惋惜之情。

诗的第二句"身没从三良"表明秦穆公的忠臣们都选择了与君主一同赴死。他们忠于君命,不顾个人生死,体现了忠臣的高尚品质。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忠臣们的墓地,诗人通过低头望墓门、仰望日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臣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诗中提到"谁谓此可处",说明这些忠臣们的墓地并非理想之地,但他们的忠诚和奉献是无可置疑的,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最后两句描写了路人为忠臣们流下的悲泪,以及黄鸟在高高的桑树上鸣叫,这些都是对忠臣们的悼念和赞颂。

整首诗通过对秦穆公和他的忠臣们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和奉献精神的敬仰,弘扬了忠臣的美德,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恩义,不忘对忠臣们的记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咏史诗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低头不可路人忠臣不违仰视误哉死亡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