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州和李长孺

朔风吹雨湿征衣,卿月西升伴紫微。

出塞未经榆眼白,宿师先喜麦头肥。

宝刀尚可屠龙去,锦字何缘寄雁归。

犹学骚人工索句,品题香草咏菲菲。

作者简介(吴泳)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沔州和李长孺

《沔州和李长孺》是宋代吴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沔州和李长孺

沔州是古代地名,指的是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一带。李长孺可能是诗人的友人或同僚的名字。

朔风吹雨湿征衣,

清晨的朔风吹过,雨水打湿了行军的衣衫,

卿月西升伴紫微。

高洁的月亮西升,伴随着紫微星座。

出塞未经榆眼白,

尚未离开边塞的时候,还未经历榆眼白(地名),

宿师先喜麦头肥。

在途中暂住的师傅高兴地看到麦苗长得茂盛。

宝刀尚可屠龙去,

宝贵的刀剑仍可用来屠杀凶恶的龙,

锦字何缘寄雁归。

为何要将锦绣的字句寄托给南飞的雁儿?

犹学骚人工索句,

仍在学习模仿古代文人的技巧,

品题香草咏菲菲。

品味着香草的芬芳,吟咏着它的美丽。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边塞行军的场景。诗人吴泳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边塞士兵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园的眷恋。朔风和雨水的描绘,表现了行军途中的严酷环境。诗中的月亮和紫微星座象征着高洁和荣耀,为行军的士兵带来一丝希望和安慰。诗人通过描述师傅看到茂盛的麦苗而喜悦的情景,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宝刀屠龙和寄托锦字给雁归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战斗和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学习和对自然美的品味。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真实地描绘了边塞行军的情景,传递出对家园、对农耕文化和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沔州和李长孺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宝刀征衣锦字紫微出塞香草品题未经宿师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