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家

避暑得探幽,忘言遂久留。

云深窗失曙,松合径先秋。

响谷传人语,鸣泉洗客愁。

家山不在此,至此可归休。

作者简介(张蠙)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过山家

《过山家》

避暑得探幽,

忘言遂久留。

云深窗失曙,

松合径先秋。

响谷传人语,

鸣泉洗客愁。

家山不在此,

至此可归休。

中文译文:

躲避酷暑来探访山家,

不知不觉地久久逗留。

云深之处窗外已经失去了曙光,

松树相合的小径上已经先迎来了秋天。

山谷回响着人们的语言,

泉水传来的声音洗涤着客人的忧愁。

我的家山不在这里,

来到这里,可安心归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来到山家的避暑胜地,心境舒畅的体验。诗人在山家中逗留的时间久长,意味着他久久不能舍弃这个美丽宜人的地方。诗中的云深天黑,松树合抱的情景,暗示着这里已经渐渐进入了秋天,给人以深秋的静谧感。山谷中回荡的人声和泉水的声音,使客人们的忧愁得到了洗涤和舒缓。但是诗人对自己的归乡并不急切,即使遇到了如此美好的山家,他也感到家山依然不在此地,因此才说到“至此可归休”。整首诗意境宁静清幽,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的愉悦和思考,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忘言不在人语久留避暑归休探幽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