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登嶓山

瘅暑严夜装,乘凉蹑危峤。

猿依黑林号,鬼闪青炬啸。

惊鸟动危叶,吟虫满荒草。

泉声远相随,山色近如杳。

梦犹风灯前,身已云木杪。

浮生固有役,远道何时了?

岂惟失寝兴,亦自倒昏晓。

恭惟天心仁,颇议民力槁。

我怀汉制诏,来慰蜀父老。

熙如春台登,沃若时雨膏。

须知简书急,勿厌蓐食早。

但勤笔力淬,时助诗肠搅。

作者简介(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午夜登嶓山

诗词:《午夜登嶓山》

瘅暑严夜装,

乘凉蹑危峤。

猿依黑林号,

鬼闪青炬啸。

惊鸟动危叶,

吟虫满荒草。

泉声远相随,

山色近如杳。

梦犹风灯前,

身已云木杪。

浮生固有役,

远道何时了?

岂惟失寝兴,

亦自倒昏晓。

恭惟天心仁,

颇议民力槁。

我怀汉制诏,

来慰蜀父老。

熙如春台登,

沃若时雨膏。

须知简书急,

勿厌蓐食早。

但勤笔力淬,

时助诗肠搅。

中文译文:

炎热的夜晚,我穿着轻便的衣裳,

攀登到危峭的山峰,以找些凉爽。

猿猴依偎在黑暗的树林中呼号,

幽灵在闪烁的青炬下狂啸。

惊鸟扑动着脆弱的树叶,

吟唱的虫儿充满了荒芜的草地。

泉水的声音遥远相随,

山色近处却如同遥不可及的彼岸。

我仿佛还在梦中,置身于风灯前,

但我的身体却已经漂浮到云端。

人生注定有各种束缚,

远方的路何时才能结束?

不仅是因为失去了夜晚的宁静,

也是因为昏昏沉沉地度过了黎明。

恭敬地思考上天的仁慈,

并对人民的力量逐渐消磨表示关切。

我怀念汉朝制定的政令,

希望能来安抚蜀地的父老。

这里的景色如同登上春台,

滋润着如时雨一般的丰盈。

请务必知晓我的书信迫切,

不要嫌弃我简陋的食宿和清晨。

只要勤奋地磨砺我的笔力,

就能时常助我诗意的搅动。

诗意和赏析:

《午夜登嶓山》是宋代文人范成大的作品。诗人在炎热的夏夜里,冒险攀登险峭的山峰,以寻求一丝凉意。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猿猴在黑暗的树林中呼号,幽灵在青炬下狂啸,惊鸟扑动着脆弱的树叶,吟唱的虫儿充满了荒芜的草地。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荒凉,给人以清新而深沉的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关切。诗人怀念汉朝的制度和政令,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安抚蜀地的父老,改善人民的生活。他认为天心仁慈,但也对民力的消磨表示担忧。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发挥作用,助他思考和表达。他呼吁勤奋地磨砺笔力,以便时常激发诗意的搅动。

整首诗以夜晚的登山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思考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和文化的思考与关怀。诗人以清新的笔触和富有意境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思索,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社会改革的关切。这首诗展现了范成大独特的感悟和表达能力,是宋代文学中一首优秀的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午夜登嶓山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相随山色泉声荒草惊鸟乘凉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