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作者简介(顾况)

顾况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栖霞山中,有一只子规鸟,

它的嘴边流出鲜血,却无法啼鸣。

山中的僧人在深夜初露身影,

听到的声音仿佛听不见山上的月光。

诗意:

这首诗词以栖霞山中的子规鸟为主题,通过描绘子规鸟的血口而不能啼鸣,以及山中僧人在夜晚出来时听不到山上的月光声音,表达了一种无声无息的寂静和孤寂的感觉。诗中透露出一种幽深的意境,寓意生命的脆弱和无奈,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隔阂。

赏析:

1. 对象描写:诗中的子规鸟成为了整首诗的核心形象,它嘴边的鲜血和无法啼鸣的情景,增加了诗词的神秘和哀婉之感。

2. 对比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子规鸟的无声啼哭和僧人听不到山上的月光声音之间的对比,突出了寂静和孤寂的氛围。

3. 自然意象:栖霞山作为诗中的背景,象征着宁静和幽深。子规鸟和山月则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和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4. 感情抒发:诗词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通过对生命脆弱和无奈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幽深的山林情境,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子规鸟和山月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孤寂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隔阂。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感慨,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特色。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子规山僧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