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转踏/调笑令

调笑。

楚江渺。

粉面修眉花斗好。

擎荷折柳争相调。

惊起鸳鸯多少。

渔歌齐唱催残照。

一叶归舟轻小。

作者简介(郑仅)

郑仅(1047~1113) 字彦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第进士。历官显谟阁待制,出知宁州,徙秦州。崇宁中为熙河路都转运使。召拜户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政和三年终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谥修敏。《全宋词》存其词12首,均描写男女恋情。

调笑转踏/调笑令

《调笑转踏/调笑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郑仅。这首诗词以调笑为主题,描绘了楚江的美景和夕阳余晖下的闲适场景。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楚江渺。

江水如烟。

粉面修眉花斗好。

美人脸庞粉嫩,眉目修长,婀娜多姿。

擎荷折柳争相调。

人们手持荷花,采摘垂柳,争相嬉戏。

惊起鸳鸯多少。

惊起了多少对游弋的鸳鸯。

渔歌齐唱催残照。

渔人们齐唱渔歌,催促着夕阳的余晖。

一叶归舟轻小。

一片落叶轻轻飘回归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楚江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江水如烟般的美景,描绘了美人的容颜和优雅的动作。擎荷折柳的画面生动而活泼,展示了人们在美景中的愉悦和欢乐。鸳鸯的出现增添了一丝浪漫和诗意。渔歌的歌声与夕阳余晖交相辉映,形成了和谐的氛围。最后,一片轻轻飘落的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温馨的归途。

整首诗词以调笑为主题,以轻松愉快的语言写就,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欢乐态度。通过描绘细腻而生动的画面,诗词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场景,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同时,诗词中蕴含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瞬间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调笑转踏/调笑令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惊起齐唱渔歌粉面残照调笑修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