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寺

开山何日事,断碣卧荒榛。

食尽僧行脚,兵来佛舍身。

烧痕侵殿址,租额累山邻。

可是天魔盛,谁能问大钧。

作者简介(魏杞)

魏杞

魏杞(1121—1184)南宋官员。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受经于明州赵敦临。以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不辱使命,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

延庆寺

诗词:《延庆寺》

开山何日事,

断碣卧荒榛。

食尽僧行脚,

兵来佛舍身。

烧痕侵殿址,

租额累山邻。

可是天魔盛,

谁能问大钧。

中文译文:

问:延庆寺的开山是在何年何月?

答:断碑破败的寺庙埋没在荒草丛中。

问:僧侣们的食物已经耗尽,他们将何去何从?

答:当敌兵来袭时,他们选择舍弃僧袍,舍身成佛。

问:火焰的痕迹侵蚀了寺庙的殿宇,租税的负担累及了周边山村。

答:然而,邪恶的势力仍然强盛,谁能向天帝祈求公正?

诗意和赏析:

《延庆寺》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战乱摧毁的佛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战争给佛教信仰带来的破坏和困扰感到的悲愤和忧虑。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寺庙的荒凉景象,断裂的碑文躺在杂草丛中,寺庙被废弃和遗忘。这暗示了社会动荡和战争给寺庙和信仰带来的巨大破坏。

接下来的两句讲述了僧侣们的困境。他们的食物已经耗尽,面临着无法为生存而行走的困境。然而,当敌兵来袭时,他们选择了舍弃世俗的生活,舍弃自己的身体,以追求超脱和成佛的境界。这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中的舍弃和超越世俗的思想的赞赏和敬仰。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战火带来的破坏和苦难。寺庙的殿宇被火焰烧毁,痕迹侵蚀了寺庙的庇护所,同时租税的负担也加重了周边山村的压力。然而,邪恶的势力仍然强大,正义和公正似乎无处可寻。这给人一种无奈和无力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邪恶势力的不满。

整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战乱中佛寺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战争和社会动荡带来的伤害和痛苦的忧虑和不满。同时,诗中表达了对佛教信仰中舍弃和超脱世俗的崇敬和敬仰。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和平、公正和宗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延庆寺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烧痕行脚开山天魔舍身殿址租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