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中书俞侍郎二首

器重千钧鼎,胸涵万斛舟。

文章欧六一,政事富青州。

偃月知谁在,灵光独我留。

貂蝉虽未着,不作汗青羞。

作者简介(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是洪咨夔所作的两首诗。下面是对这两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器重千钧鼎,

胸涵万斛舟。

文章欧六一,

政事富青州。

译文:

珍视千钧的铜鼎,

心胸容纳万斛的舟。

文章光辉盖过六朝一统,

政务繁荣富饶的青州。

诗意:

这首诗是洪咨夔对俞侍郎的挽词。诗人以器重千钧的铜鼎和胸怀之广宏来比喻俞侍郎的重要性和才华横溢。诗人称颂俞侍郎的文采卓越,比六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更加辉煌,同时也赞美了他在政务上的才干和对青州地区的贡献。

赏析:

这首诗以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铜鼎和舟的形象来强调俞侍郎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才能。诗人对俞侍郎的称颂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凸显了他在文学和政务方面的杰出表现。通过这种比喻手法,诗人将俞侍郎与历史上的文学和政治成就相提并论,彰显了他的重要地位和卓越才能。

第二首:

偃月知谁在,

灵光独我留。

貂蝉虽未着,

不作汗青羞。

译文:

弯弯的月亮知道是谁在,

灵光只留给我一个人。

就算貂蝉尚未穿上衣裳,

也不会让历史感到羞愧。

诗意:

这首诗同样是对俞侍郎的挽词。诗人以月亮和灵光的形象来比喻俞侍郎的独特才华和影响力。诗人表示,就算像貂蝉这样的美人还没有出现,也不会让历史感到羞愧,因为俞侍郎的才华和贡献已经足够让他留下独特的灿烂光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和灵光的比喻,突出了俞侍郎的独特才华和影响力。诗人表达了对俞侍郎的崇敬之情,并强调他的才华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美人佳丽。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通过对月亮和灵光的形象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俞侍郎的赞美和敬意,并将他的价值与历史上的美人相提并论,突出了他的独特才华和卓越贡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文章政事偃月汗青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