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渊明诗)

结庐人境羡陶潜。

车马不来喧。

胜处自多真趣,飞鸟日相还。

心既远,地仍偏。

见南山。

手持菊颖,山气常佳,欲辨忘言。

诉衷情(渊明诗)

诉衷情(渊明诗)

结庐人境羡陶潜。

车马不来喧。

胜处自多真趣,

飞鸟日相还。

心既远,地仍偏。

见南山。

手持菊颖,

山气常佳,

欲辨忘言。

中文译文:

倾诉真情(渊明诗)

我结庐于山间,向往着陶渊明的境地。

没有车马的喧嚣打扰。

这里的胜境自有其真趣,

飞鸟每天都会回来。

虽然我心在远方,但地却依然偏僻。

我看到南山,

手中拿着菊花,

山中的气息常常美好,

我有话要说,但又忘记了言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作者米友仁的作品,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和自身情感,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景致和境地的向往之情。

诗的开头提到了结庐,意味着作者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生活。作者羡慕陶渊明,渴望享受他所创造的环境和心灵的安宁。

诗中提到“车马不来喧”,强调了诗人所居之地的宁静和与尘世的隔离。这里没有车马的喧嚣声,只有自然的静谧。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这个地方的美好之处。胜处自多真趣,意味着这个地方的胜地不仅有美景,而且有深刻的趣味。飞鸟日相还,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和生机。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远离和独处。心既远,地仍偏。作者的心思在远方,而所处之地依然偏僻。

然后,诗人看到了南山,手中拿着菊花。菊花是秋天的花卉,也是陶渊明的象征。山中的气息常常美好,山中的空气清新宜人。

最后一句“欲辨忘言”,表达了作者对这美好景致的赞叹之情,但又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无法言表的感觉,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对陶渊明情致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景致和境地的向往之情。诗人希望能够像陶渊明一样,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宁静和美好。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人境飞鸟欲辨忘言车马山气真趣胜处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