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

芳月尽离居,幽怀重起予。

虽言春事晚,尚想物华初。

迟日皦方照,高斋澹复虚。

笋成林向密,花落树应疏。

赠鲤情无间,求莺思有馀。

暄妍不相待,含叹欲焉如。

作者简介(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

芳月尽离居,幽怀重起予。

尽管说春天的事情晚,但我仍然怀念初春的繁华。

迟日皆方照,高斋静谧且空虚。

虽然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空高的书斋依然宁静平和。

笋已展成密林,花已凋落树应该稀疏。

竹笋已经长成了一片茂密的林间,花儿已经凋谢树上应该稀疏。

赠与鲤鱼的情思无间,期待着莺语的思绪仍然剩余。

我赠送给鲤鱼的情意依然在,期待着莺鸟的歌声仍有余韵。

暖意不再相待,含叹欲如何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尽管已经是春天的尾巴,但诗人仍然对初春的繁华和美丽念念不忘。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高斋空静,给人一种宁静、宽广的感觉。然而,随着季节的流转,竹笋茂密,花谢枝头,春景已然消逝,只剩下对春天的回忆和留恋。诗人以鲤鱼和莺鸟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诗的最后,诗人含叹,感叹无法再与暖意相会,又怀着哪些无法言表的情感和期待呢?

中文译文: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暖见第一贡献夏季的首次见面,用诗歌报答。

芳月尽,离开住处,我的幽怀重新兴起。

尽管说春天的事情晚,但我仍然怀念初春的美景。

太阳晚照照耀清晨,高楼群山静谧且空虚。

尽管晚阳透过窗户洒进来,书房依旧静谧而宽广。

竹笋已长成茂密的森林,花朵已凋落树上变得稀疏。

竹子已经成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花儿已经凋谢树上变得稀疏。

赠予鲤鱼的情感延续不断,期待莺鸟的思绪仍在余韵中。

我赠予鲤鱼无尽的情感,期待莺鸟的思绪依然余留。

温暖的意象不再相待,含着叹息,我将如何言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离居相待成林有馀起予无间暄妍赠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