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庙

四海兵戈尚未宁,始于云外学仪形。

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

一带好云侵鬓绿,两层危岫拂眉青。

韦郎年少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

作者简介(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后土庙

《后土庙》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四海兵戈尚未宁,

始于云外学仪形。

九天玄女犹无圣,

后土夫人岂有灵。

一带好云侵鬓绿,

两层危岫拂眉青。

韦郎年少知何在,

端坐思量太白经。

诗意:

这首诗以儒家思想的角度触及政治现实,表达了对乱世的忧虑和对道德、文化的呼唤。诗中通过描绘天上、地下的神明,呼唤九天玄女与后土夫人的灵性,抒发对明主的期待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同时,又展示出作者对仙道文化的向往和对太白经的钻研。

赏析:

1. 诗词的开篇写道:“四海兵戈尚未宁”,表达了罗隐对乱世的忧虑。当时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不断,和平世界仍然没有到来。

2. 接着,诗人提到了“云外学仪形”,指的是古代祭祀仪式,暗示了作者希望通过儒家思想的学习和传承来治理乱世。

3. “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表达了对天上的神明不加干预和地下的灵性消失的悲伤,暗示了政治家的不足和统治者的低效能。

4. 描绘了“一带好云侵鬓绿,两层危岫拂眉青”的美景,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对宁静和和谐境界的向往。

5. 最后一句“韦郎年少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提到了韦郎,暗指作者自己,表示他年少时对圣贤的追求和学习,尤其是对太白经的思考。这表明了作者对仙道文化的向往和自己在乱世中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决心。

总体来说,《后土庙》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对仙道文化的追求以及对明主的期待。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和对古代文化的传承,诗人以抒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传递出积极正向的思考和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思量四海一带太白兵戈有灵夫人后土端坐始于无圣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