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越调)

小雨收尘,凉蟾莹彻,水光浮璧。

谁知怨抑。

静倚官桥吹笛。

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

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尽传胸臆。

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

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

夜沈沈、雁啼甚哀,片云尽卷清漏滴。

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

作者简介(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月下笛(越调)

《月下笛(越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邦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雨停了,尘土被洗净,

清凉的月亮透彻明亮,

水面上的光芒如同浮璧。

谁知道我内心的怨抑。

我静静地倚在官桥上吹着笛子,

映照在宫墙上,风吹乱了树叶飞舞,

高雅的调子只有少数人能够识别。

我想起了开元时期的古谱,

柯亭留下的音韵,都传承在我的心中。

夜幕四周,听着折柳树在徘徊,

几声笛音终于停止。

寒冷的灯光,简陋的客栈,

最让我感受到平阳的孤独旅客。

夜晚沉寂,雁鸣声非常悲哀,

片云已经卷起,清澈的漏水滴落。

我的心黯然凝固,

只觉得龙吟声在万壑间消逝。

诗意和赏析:

《月下笛(越调)》通过描绘月夜中吹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怨抑之情。诗中以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小雨过后的清凉夜晚,如水面上的月光和风吹乱的树叶,创造出一种幽静而寂寞的氛围。诗人倚在官桥上吹奏笛子,表现出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然而,只有少数人能理解和欣赏他高雅的曲调。他回忆起开元时期的古谱和柯亭的音韵,这些音乐传统在他的心中得以延续。夜晚的寒冷和简陋的客栈,以及雁鸣声中的悲哀,都使他感受到了平阳孤独旅客的心情。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心灵黯淡凝固,仿佛龙吟声在天地间消逝,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方式,表达了对音乐才华的追求和对孤独的感受。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音乐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忧伤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宫墙吹笛水光官桥怨抑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