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河阳王宣徽九日平嵩阁宴集

九日英僚集,千秋胜赏同。

飞桥贯河渚,危阁压霜风。

金散黄花泛,雷惊叠鼓通。

百常高鸟外,万里寸眸中。

槛底临丹叶,杯中倒碧嵩。

来云低拂座,去雁无深空。

吹帽陪游阻,折旌结想丛。

风流免堙灭,邹湛倚羊公。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和河阳王宣徽九日平嵩阁宴集

《和河阳王宣徽九日平嵩阁宴集》是宋代司马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九日英僚集,千秋胜赏同。

九月的第九天,英俊的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欣赏美景。

飞桥贯河渚,危阁压霜风。

高悬的飞桥横跨在河面上,高楼的阁楼承受着寒霜之风。

金散黄花泛,雷惊叠鼓通。

金色的阳光洒落在黄花上,雷声震动着叠鼓的声音。

百常高鸟外,万里寸眸中。

百鸟常在高空飞翔,万里景色尽收眼底。

槛底临丹叶,杯中倒碧嵩。

站在栏杆下俯瞰红叶,杯中倒映碧色的嵩山。

来云低拂座,去雁无深空。

飘来的云朵低垂在座位上,飞去的雁儿没有边际的天空。

吹帽陪游阻,折旌结想丛。

风吹帽子,阻碍了游览的步伐,旌旗交织在一起,象征着众多的思绪。

风流免堙灭,邹湛倚羊公。

风流的才子不会被埋没,邹湛倚靠在羊公的身旁。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宴会场景,以自然景色和宴会氛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景和人物的赞美之情。通过描写飞桥、危阁、黄花、雷声等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宴会的热闹气氛。同时,通过对百鸟飞翔、红叶、云朵和雁儿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最后,通过对风流才子和邹湛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宴会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美景和人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河阳王宣徽九日平嵩阁宴集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黄花千秋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