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处士游天台

青冥路口绝人行,独与僧期上赤城。

树列烟岚春更好,溪藏冰雪夜偏明。

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馆风来竹气清。

若过石桥看瀑布,不妨高处便题名。

作者简介(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送元处士游天台

《送元处士游天台》是唐代朱庆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冥路口绝人行,

独与僧期上赤城。

树列烟岚春更好,

溪藏冰雪夜偏明。

空山雉雊禾苗短,

野馆风来竹气清。

若过石桥看瀑布,

不妨高处便题名。

译文:

在青幽的路口无人行走,

只有我与僧人一同登上赤城。

树木排列在烟雾中,春天更加美好,

溪水隐藏着冰雪,在夜晚格外明亮。

空山中雉鸣,禾苗短小,

野馆中的风吹来,竹子的香气清新。

如果经过石桥观赏瀑布,

不妨在高处题上名字。

诗意和赏析:

《送元处士游天台》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词,通过描写山间的景物和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青冥路口绝人行,独与僧期上赤城"表达了诗人独自与一位僧人一同前往赤城的情景。这里的"青冥"形容路口的幽暗,没有人行走,给人一种寂静和荒凉的感觉。诗人与僧人一同上山,暗示了他们的求索和探寻。

接下来的两句"树列烟岚春更好,溪藏冰雪夜偏明"描绘了山中的景色。树木在烟雾中排列整齐,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溪水中隐藏着冰雪,夜晚的时候反而更加明亮,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的神奇和变幻。

接下来的两句"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馆风来竹气清"再次描绘了山中的景物。空山中的雉鸣声回荡,禾苗很短小,表达了山中的宁静和荒凉。野馆中的风吹来,带着竹子的清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和清新。

最后两句"若过石桥看瀑布,不妨高处便题名"是诗人的建议和思考。诗人暗示如果经过石桥观赏瀑布,可以在高处题上名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题名可以理解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己的留念。

整首诗词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给人一种幽静、清新的感觉,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特点和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瀑布更好冰雪烟岚题名僧期禾苗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