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过邻家见故园有感)

西风暗翦荷衣碎,柔丝不解重缉。

荒烟断浦,晴晖历乱,半江摇碧。

悠悠望极。

忍独听、秋声渐急。

更怜他、萧条柳发,相与动秋色。

老态今如此,犹自留连,醉筇游屐。

不堪瘦影,渺天涯、尽成行客。

因甚忘归,谩吹裂、山阳夜笛。

梦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

作者简介(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凄凉犯(过邻家见故园有感)

《凄凉犯(过邻家见故园有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炎。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风暗剪荷衣破碎,

柔丝纷乱无法整理。

荒烟断浦,晴光穿越混乱,

半江水面摇曳碧波。

心事悠悠地望向远方,

耳边隐隐传来秋天的声音。

更加怜惜那凋零的柳树,

与秋色相互交融。

老去的容颜今天如此,

仍旧停留在过去的欢乐时光,

带着醉意漫步在竹林中。

形容瘦削的身影已经无法承受,

漂泊在天涯的行旅。

为何忘记了归途,

胡乱吹奏着山阳的夜笛。

梦中流淌的三十六陂水去了未曾得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凄凉的情感描绘了作者游历他乡时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景象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诗中的西风剪断了荷衣,柔丝四散纷乱,形容了作者内心的混乱和困惑。荒烟断浦和晴光历乱,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周围环境的变幻不定。半江摇碧则描绘了江水波光粼粼的美景。

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中的悠悠望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园的思念之情,秋声渐急则描绘了秋天的深沉和凄凉。对凋零的柳发的怜惜,以及与秋色相互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欢乐时光的留恋。老态今如此,犹自留连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自己老去的感慨。

最后几句描述了作者流离失所的状态,形容自己瘦削的身影已经无法承受漂泊在天涯的行旅,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迷茫。忘记归途和吹奏山阳夜笛则表现了作者对归乡之路的遗忘和迷失。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困惑和迷茫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音韵的运用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独听历乱解重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