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送李十一(衔)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长沙送李十一(衔)

长沙送李十一(衔)

与子避地西康州,

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

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

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

朔云寒菊倍离忧。

译文:

与朋友一起逃离这个地方,

去了西康州,

十二个秋天后再相见。

我感到远远不如朝廷重臣,

之前曾经获赐的官鞋,

现在已不再适用于这个地方。

登上高楼望远时,

我感到倦怠和不安。

长久保存的珍贵文物,

很难在这里完整地保留下来,

我的名声已被人泼上污泥。

我和李白的名声并驾齐驱,

真是让我感到惭愧。

北方的乌云和寒冷的菊花,

倍增了我的离愁。

诗意:

这首诗是杜甫送离好友李十一的作品。诗中表达了离别之情、惆怅之感以及对自身境况的沉思。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离别的痛苦和对自己不如意境况的烦恼。这首诗充满了哀愁和忧伤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表达了自己在长沙送别好友李十一时的心情和感受。诗中杜甫以个人的身世遭遇来表达了他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思索与苦闷。他通过描写自己远离朝廷的遭遇和失落,以及对自己名声衰落的忧虑和自嘲,表达了他内心的郁闷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沉重,充满了对现实境况的无奈和对人生的困惑。通过对自己和朋友的对比,以及对离开家乡和名声没落的描写,杜甫传达了对离愁别绪的深深关怀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中也展示了杜甫在清贫疾病中的坚韧和对命运的反抗。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忧伤、感慨和无奈,展示了杜甫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回应。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相逢登楼齐名避地离忧胶漆尚方竟非忝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