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山

晋汉高人迹已陈,同君仙屐叩山灵。

涧悬白练流云液,路夹苍虬耸石屏。

鸟下老藤摇翠木,僧归寒屋钥秋扃。

萧萧落日闻笙鹤,满耳天风聒醉醒。

作者简介(孙惟信)

孙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今属河南)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岁。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终老江湖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与杜范、赵师秀、翁定、刘克庄等交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称其“倚声度曲,公瑾之妙。散发横笛,野王之逸。奋神起舞,越石之壮也”。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二谓“孙季蕃老于花酒,以诗禁仅为词,皆太平时节闲人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花翁集 》一卷,注云:“ 在江湖中颇有标致,多见前辈,多闻旧事,善雅谈,长短句尤工。尝有官,弃去不仕。”又沈义父《乐府指迷》云:“孙花翁有好词,亦善运意,但雅正中忽有一两句市进话,可惜。”有《 花翁词 》一卷,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

玲珑山

《玲珑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孙惟信。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晋汉高人迹已陈,

同君仙屐叩山灵。

涧悬白练流云液,

路夹苍虬耸石屏。

鸟下老藤摇翠木,

僧归寒屋钥秋扃。

萧萧落日闻笙鹤,

满耳天风聒醉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与同伴共同登上了玲珑山,感受到了山中的神奇和灵动之处。诗人描述了山涧中悬挂的白练,宛如流动的云雾,路旁的奇石像苍龙一样耸立,鸟儿停在老藤上,摇曳着翠绿的枝叶,僧人回到寒冷的房屋,锁上秋天的门。夕阳下笙箫和鹤的鸣叫声飘荡在空中,耳边充满了狂风的声音,这一切令人陶醉,也使人清醒。

赏析:

《玲珑山》以精湛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山水之美和自然景色的变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以及韵律的把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中的神奇与灵性。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山涧、奇石、老藤、僧房、夕阳、笙箫和鹤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

诗人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思考。山涧中的白练、苍龙般的奇石、老藤和秋天的门等形象,展示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和变化。同时,诗人通过描写僧人回到寒冷的房屋,也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诗词的音韵和节奏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优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动人的氛围。通过夕阳、笙箫和鹤的形容,诗人增添了一种壮美的情感色彩,使整个诗篇更加生动感人。

总之,《玲珑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示了山水之美,并融入了人与自然的情感与互动,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玲珑山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人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