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妙高台

占得湘中地最高,山川端欲助人豪。

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

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

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力。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登妙高台

《登妙高台》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登上妙高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和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译文:

登上湘中最高的妙高台,

山川端正,如欲助人豪。

萍蓬漂流江海,通往吴会之地,

兰芷芬芳汀洲,带有楚地的风骚。

居住在翠微之间,藏匿于夕霭之中,

水连着碧落,秋毫可见。

阑干立尽,家在何处?

徒然赋诗,折尽心力归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妙高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热爱和豪情壮志。妙高台作为湘中的最高地点,山川景色壮丽,给人以无限遐想。诗中提到的萍蓬漂流江海、兰芷芬芳汀洲,暗示着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之情。翠微和夕霭则揭示了作者在家乡的隐居生活,以及对家园的深深眷恋。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归心之情,阑干立尽,家在何处,徒然赋诗,折尽心力归去,显示了作者对于家园的思念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意蕴含着诗人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壮丽山川的赞美。通过描绘壮丽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诗人展现了对家园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在远离家乡的时刻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描写,展示了李曾伯的诗歌才华和对家园的深情厚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登妙高台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山川最高归心兰芷夕霭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