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谢李安上惠茶

故人早岁佩飞霞,故遣长须致茗芽。

寒橐遽收诸品玉,午瓯初试一团花。

著书懒复追鸿渐,辨水时能效易牙。

从此道山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

作者简介(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次韵谢李安上惠茶

诗词:《次韵谢李安上惠茶》

故人早岁佩飞霞,

故遣长须致茗芽。

寒橐遽收诸品玉,

午瓯初试一团花。

著书懒复追鸿渐,

辨水时能效易牙。

从此道山春困少,

黄书剩校两三家。

中文译文:

故友早年佩戴着飞霞般的仪饰,

故意派人长时间寻觅并采摘嫩茶芽。

寒冷的橐(椅子)匆忙收纳各种珍贵的玉器,

午时的瓯(茶壶)首次试煮出一团芬芳的茶香。

写作书籍的事情我懒得再去追求,

辨别水的时候,仿佛能够效仿易牙(传说中的巧匠)。

从此以后,山中的春天变得少有困扰,

黄皮书籍只剩下两三家校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茶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提到故人早年佩戴着飞霞般的仪饰,这里暗示着故人的高洁和独特的品味。然后,诗人表示故人为了寻觅嫩茶芽,专程派人前往采摘。这表现了故人对茶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煮茶的过程。寒冷的橐(椅子)收纳了各种珍贵的玉器,午时的瓯(茶壶)首次试煮出一团芬芳的茶香。这里通过对茶具和煮茶环境的描写,展示了品茗的仪式感和茶香的醇厚。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自己懒于写作书籍,不再追求写作的成就。辨别水的时候,能够效仿传说中的巧匠易牙。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智慧的借鉴。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从此以后,山中的春天困扰减少,只剩下两三家校对黄皮书籍,暗示诗人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以故人寄送茶叶为线索,通过描写茶具、茶香以及自然与人文的联系,展现了作者对茶艺的热爱和对自然、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整体氛围温馨而雅致,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淡泊和对生活的品味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谢李安上惠茶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故人初试著书春困能效飞霞鸿渐黄书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