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

飞来何处峰,木杪夜千尺。

愁猿唤不应,月色同一白。

飞来峰

诗词:《飞来峰》

朝代:宋代

作者:张履信

飞来何处峰,

木杪夜千尺。

愁猿唤不应,

月色同一白。

中文译文:

飞来的峰峦从何处而来,

树梢之上夜空千尺高。

忧愁的猿猴呼唤却无应答,

皎洁的月光都一片苍白。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景夜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首先,诗人提到的“飞来峰”是一个山峰的名字,但具体指代的山峰不详。这个山峰如同从天而降,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也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接着,诗人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树梢之上的夜空被描绘成高达千尺的高度,给人一种壮丽而辽阔的感觉。这种景象与前面提到的“飞来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大自然的广袤和壮丽。

然而,诗中出现了一只“愁猿”,它在夜晚呼唤,但没有得到回应。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愁猿的呼唤与前两句中的景物形成了对比,强调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离和心灵的孤独。

最后,诗人提到的“月色同一白”,表明月光的皎洁无瑕,但也可以理解为一片空白。这种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山景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它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思索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飞来峰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月色飞来不应木杪愁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