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和孟羽

东野多穷辄自鸣,半生云水共将迎。

朝廷织悉收遗老,笔势巉岩压后生。

天上恩袍新草色,道傍诗句古钟声。

出秦壮思磨锋锷,欲破刘郎五字城。

作者简介(毛滂)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代人和孟羽

《代人和孟羽》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毛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野多穷辄自鸣,

半生云水共将迎。

朝廷织悉收遗老,

笔势巉岩压后生。

天上恩袍新草色,

道傍诗句古钟声。

出秦壮思磨锋锷,

欲破刘郎五字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与孟羽(也可能是一位文友或同辈)的代代相承的文学使命感的思考和情感寄托。诗中描绘了东野(指东方的野外)贫穷而自由自在的景象,以及作者和孟羽共同度过的半生中与云水相伴的经历。朝廷对于传统文人的重视被描绘为织布,而收留遗老的行为则被形容为笔势如巉岩般压制着后辈。诗中还描述了天上新草色的恩袍(指朝廷的赏识)和道旁古钟声中的诗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追求创作的过程中怀揣着壮志,渴望超越古人、突破现有的文学局限。

赏析:

《代人和孟羽》这首诗词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自觉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东野的自由与宽广、云水的浩渺与共生,以及朝廷对遗老的收留,展现了对自然与传统的喜爱和推崇。诗中的恩袍和古钟声则象征了朝廷对于文人的荣誉和对传统文化的承认。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和渴望超越的壮志,欲破刘郎五字城的形象形容了对于传统文学形式的突破和创新。整首诗词既展现了对传统的敬仰和追求,又表达了对创新的渴望和个人的抱负,体现了文人在宋代时期的文学思想和情感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代人和孟羽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朝廷半生后生遗老诗句多穷巉岩自鸣笔势恩袍古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