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山诗

山翁亦好禅,借我风溪树。

采药多近峰,汲泉有春渡。

幽僧时相偶,仙子或与晤。

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

如何区中事,夺我林栖趣。

辞山下复上,恋石行仍顾。

宿昔情或乖,庶几迹无误。

松声莫相诮,此心冥去住。

作者简介(皎然)

皎然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别山诗

皎然的《别山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仙境的离别之情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

诗人在诗中提到山翁,指的是在山中隐居的老人,他喜欢修道修炼,通过静心禅思来获得内心的宁静。诗人向山翁借来风溪树,是想借用他的幽雅清静的环境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诗人在山中采药时离山峰很近,汲取泉水时有春渡,这些景物都表现出山中的宁静和清新。

诗中还提到了幽僧和仙子,他们是诗人山中的伙伴,时常相聚。幽僧指的是悠闲无忧的僧人,而仙子则是诗人的想象中的神仙女子。这些人物的出现,使诗中的环境更加神奇、梦幻。

诗人自认为自己的心境高迈,可以战胜世俗的纷扰,独自在山中游荡。然而,有人与诗人争夺这片林中的宁静,打乱了他的安宁。

诗人在离别山后再次回到山中时,心中对于山中美好的回忆一直挥之不去,一路上心猿意马地思念山中的石头和风景。诗人对过去的感情有点乖张,但最后希望能够保持清晰无误的诗文创作。

诗人最后提醒读者,不要嘲笑他的松声,因为他的心已经离去,就算再回来,也不会停留。这里的松声可以理解为诗人写作创作的声音,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安静之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同时,通过山翁、幽僧和仙子等形象的描写,使诗中的环境更加神秘、梦幻,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美好幻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采药仙子汲泉相偶幽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