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我初居三山,同里数十人,尊酒相劳苦,言辞亦谆谆。

去来四十年,皆成冢中尘;子孙虽或存,败屋卖作薪。

此亦何罪哉,不过坐一贫。

我幸未至此,亦复拙谋身,无饭可哺汝,触目成悲辛。

作者简介(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感遇

《感遇》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初居三山,同里数十人,

尊酒相劳苦,言辞亦谆谆。

去来四十年,皆成冢中尘;

子孙虽或存,败屋卖作薪。

此亦何罪哉,不过坐一贫。

我幸未至此,亦复拙谋身,

无饭可哺汝,触目成悲辛。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陆游对自己的生活境遇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作者初来到一个山区,与数十位同乡相聚,大家相互款待,言辞亲切。然而,四十年过去了,他们都已经化为尘土,只剩下子孙后代,而他们的房屋也被卖掉当柴烧。作者感叹这些人的命运,认为他们并没有犯下什么罪过,只是因为贫穷而受苦。作者庆幸自己没有陷入这样的境地,但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无法提供饭食给亲人,这让他感到悲伤和辛酸。

赏析:

《感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同乡的命运,展现了作者对贫穷和艰辛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人通过描绘同乡的境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命运的无奈和愤慨。同时,诗人也通过自省,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虽然不如意,但相对于同乡来说还算幸运。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感遇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子孙触目劳苦尊酒悲辛至此谋身谆谆言辞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