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三首

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

离朱捏两目,触面不得通。

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

白日照六合,光耀当天中。

苟为物所蚀,齯齿犹成童。

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

所以虞舜明,不在双重瞳。

杂兴三首

《杂兴三首》是宋代诗人郑獬的作品之一,诗意深邃,表达了一种超越形式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块泥封两耳,

师旷亦为聋。

离朱捏两目,

触面不得通。

折弓断其臂,

安得为逢蒙。

白日照六合,

光耀当天中。

苟为物所蚀,

齯齿犹成童。

君子诚其意,

默通大化工。

所以虞舜明,

不在双重瞳。

诗词的中文译文:

用块泥封住双耳,

即使是盲人,也无法听到。

离开红日,捏住双眼,

触摸脸颊,却无法感知。

弯折弓弦,折断双臂,

又怎么能成为逢蒙(逢蒙:指皇帝的随从)。

白日照亮六合大地,

光芒耀眼,照亮天空的中心。

即使受物质侵蚀,

牙齿依然保持童真。

君子忠于自己的意愿,

默默地推动着伟大的变革。

这就是为什么虞舜(传说中的圣人)明智,

并不在于拥有双重瞳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极富想象力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超越外在形式的境界。通过描述一系列身体器官的缺失或失去功能的情景,诗人郑獬意图表达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关系。

诗中的“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以及“离朱捏两目,触面不得通”这些形象,暗示了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被物质和感官束缚所带来的局限与困扰。而“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则表达了对于权势和荣耀的质疑,以及对于被追求和承诺所束缚的反思。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越形式的思考。诗句“白日照六合,光耀当天中”,表达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光明和辉煌。即使在物质侵蚀的情况下,“齯齿犹成童”展现了内心的纯真和恒久不变的美好。

最后,诗人通过“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以及“所以虞舜明,不在双重瞳”,表达了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在于外在形式的美丽与权势,而在于内在的道德追求和智慧的开启。他们能够超越物质束缚,以默默无闻的方式,推动着伟大的变革。

这首诗词通过对形式与精神、物质与道德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境界。它提醒人们,真正的价值和智慧不在于外在的荣耀和权势,而在于内心的纯净和追求。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保持内心的纯真和坚守道德原则,以实现自身的真正价值。这首诗词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的感觉,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内在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杂兴三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得其意君子不在安得化工成童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