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曲水分飞岁已赊,东南为客各天涯。

退公只傍苏劳竹,移宴多随末利花。

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

三年谩被鲈鱼累,不得横经侍绛纱。

作者简介(皮日休)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是唐代皮日休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用诗情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流落他乡的思乡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曲水飘飞岁已过,

东南远客各离乡。

身退公游苏手劳,

欢宴移席末利芳。

铜鼓敲击夜溪月,

布帆晴望海滨霞。

三年耗尽被鲈鱼,

无人为我搓桂绡。

诗意表达了诗人在吴中思念故乡的心情。诗中的"曲水飘飞岁已过"意味着时光已经过去,自己仍然在外地漂泊。"东南远客各离乡"描绘了身处东南地区的客人都背离了自己的故乡。"身退公游苏手劳"表示自己离开了故乡,去苏州辗转奔波。"欢宴移席末利芳"说明自己宴会常在末利花间进行。"铜鼓敲击夜溪月"传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布帆晴望海滨霞"则表达了渴望回到故乡的愿望。最后两句"三年耗尽被鲈鱼,无人为我搓桂绡"表明自己三年来的生活艰辛和孤独,无人为自己编织丝绸。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客居他乡的困境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在异乡漂泊的辛酸和无奈之情。整体上,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深沉而执着的思乡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得天涯鲈鱼分飞曲水横经退公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