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桥口

落照浸湖天,沙明月在船。

鸟栖临水树,人语隔林烟。

浮世止一宿,余生能几年。

如何衰暮日,犹滞楚江边?

宿桥口

诗词:《宿桥口》

朝代:明代

作者:憨山大师

落照浸湖天,

沙明月在船。

鸟栖临水树,

人语隔林烟。

浮世止一宿,

余生能几年。

如何衰暮日,

犹滞楚江边?

中文译文:

夕阳的余辉洒满了湖天,

船上的沙滩犹如明亮的月光。

鸟儿栖息在水边的树上,

人的言语隔着林间的薄雾。

世事繁忙只能暂时停下,

剩下的生命还有多少年?

如何面对衰老的日子,

仍然停留在楚江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宿营的桥口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慨,表达了人生短暂的真实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的开篇,以落日的余辉浸染湖天,形容夕阳西下的美景。沙明月在船指的是船上的沙滩犹如明亮的月亮,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巧妙比喻。

接着,描绘了鸟儿栖息在水边的树上,人们的言语隔着林间的薄雾。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林间的薄雾隐喻了言语之间的阻隔,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两句“浮世止一宿,余生能几年。”表达了人生短暂的现实,强调了时间的匆匆流逝。尽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停留只是短暂的一宿,但是我们的余生又能有多少年?这种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凸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最后两句“如何衰暮日,犹滞楚江边?”将视线转向了作者自己的境遇。作者思考自己如何面对衰老的岁月,是否会停留在楚江边。这里的楚江边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处固定场所,暗示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和归宿的思考。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命短暂性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和时间的哲学思考。同时,通过景物和情感的交织,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寂静和思索的氛围,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宿桥口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人语余生落照临水浮世衰暮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