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至湖桑埭

篮舆随意出衡门,日已沉山野未昏。

小市丛祠湖上路,短垣高柳埭西村。

麦苗极目无闲土,塘水平堤失旧痕。

明诏裕民闻屡下,老农何以报君恩?

作者简介(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肩舆至湖桑埭

《肩舆至湖桑埭》是陆游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乘肩舆到达湖桑埭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肩舆至湖桑埭

篮舆随意出衡门,

日已沉山野未昏。

小市丛祠湖上路,

短垣高柳埭西村。

麦苗极目无闲土,

塘水平堤失旧痕。

明诏裕民闻屡下,

老农何以报君恩?

译文:

肩舆抵达湖桑埭,

篮舆随意从衡门出,

太阳已经落山,但野外并未完全昏暗。

小市集、祠庙点缀在湖岸的道路上,

短矮的围墙、高高的柳树,西村的埭头。

麦苗一直延伸到远处,没有空闲的土地,

塘水平缓的堤坝失去了原有的痕迹。

明朝的诏令一次次传达给百姓,

老农们该如何回报君主的恩情呢?

诗意:

这首诗词以湖桑埭为背景,展现了作者乘坐篮舆游览湖桑埭的情景。湖桑埭是一个小市集,周围有祠庙和湖泊,景色宜人。诗中描绘了衡门、短垣和高柳,为湖桑埭的景物增添了生动的描写。麦苗茂盛,占据了视野的大部分,显示出土地肥沃。然而,诗中也提到塘水的堤坝失去了原有的痕迹,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社会的变迁。最后两句表达了明朝政府多次颁布裕民政策,老农们应该如何回报君主的恩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湖桑埭的景色,展示了作者对乡村环境的喜爱与关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湖桑埭的景物特色,如衡门、祠庙、围墙、柳树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地方的宁静和美丽。同时,诗中提到的麦苗茂盛和塘水堤坝的变迁,也暗示了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变迁。最后两句点明了明朝政府对百姓的恩德,反映出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景色和社会现实,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肩舆至湖桑埭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水平上路极目明诏旧痕老农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