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二首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

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

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

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

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

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只因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作者简介(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偶题二首

中文译文:

劳碌千里的身子,衣襟被尘埃充满。

深夜挂着两行泪,短亭里想念远方的人。

苍江之旅未完,黑水中的梦何其频繁。

明亮的月光轻轻划过船桨,只有应该钓鱼的红鳞。

有所遗憾的秋天无法忍受,没有理由的分别后才感知。

深夜晨曦仍然苍苍,明月出来却迟迟不见。

信件已被鸿雁带走,只有与燕子定期相会。

只是因为明亮的月光见证,千里之外的相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的抒发。诗人描述了一个行路劳顿的形象,衣襟被尘土弄得满是,深夜时挂着双泪,短亭中思念遥远之人。他思念的远方可能是他曾经游历过的那个苍江,也可能是他心中那个遥不可及的爱人。不论是苍江还是黑水,都成了诗人梦境中的反复出现的元素。月光如同轻轻划过的船桨,在黑暗中闪烁,只有红鳞才会被它照耀到,这也成为了诗人思念的象征。诗的结尾,诗人提到了鸿雁传信和与燕子相会,这都是古代人们传递信息和约定事情的方式。最后诗人以明亮的月光为见证,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挂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明月短亭劳劳轻桡未息黑水思远赤鳞千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