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

森萷一山竹,壮士十三辈。

自干云天去,草芥肯下逮。

虚心听造物,颠沛风云会。

荣枯偶同时,终不相弃背。

谁云湖州没,笔力今尚在。

阿筌虽墨妙,好以桃李配。

国工裁主意,冷淡恐不爱。

子舟落心画,荣观不在外。

耆年道机熟,增胜当倍倍。

祖述今百家,小纸弄姿态。

虽云出湖州,卷置懒开对。

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

这首诗词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森萷一山竹,

茂密茂密的竹子,

壮士十三辈。

代代英勇的壮士。

自干云天去,

自从脱胎换骨,

离开云天高远,

草芥肯下逮。

不再顾及草芥。

虚心听造物,

怀着虚心,倾听造物之道,

颠沛风云会。

经历风风雨雨的人生。

荣枯偶同时,

兴衰荣辱偶尔同时到来,

终不相弃背。

但终究不会被背弃。

谁云湖州没,

谁说湖州没有了,

笔力今尚在。

我的笔力依然强劲。

阿筌虽墨妙,

阿筌的墨宛如奇迹般妙绝,

好以桃李配。

喜欢与桃李佳人搭配。

国工裁主意,

国家的工匠裁决命运,

冷淡恐不爱。

但他们可能冷漠而不关心。

子舟落心画,

子舟心中有着绘画的愿望,

荣观不在外。

他寻找的荣耀并非外在。

耆年道机熟,

经过岁月的洗礼,智慧渐臻成熟,

增胜当倍倍。

取得胜利会加倍增长。

祖述今百家,

传承祖先的智慧,融汇百家之学,

小纸弄姿态。

在纸上展现自己的姿态。

虽云出湖州,

虽然说出湖州,

卷置懒开对。

但卷轴却懒得打开。

非公笔如椽,

不是公家的大笔如椽般粗重,

孰能为之大。

谁才能代表它的伟大。

这首诗词以写竹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的赞颂。竹子象征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壮士十三辈代表了代代相传的英勇精神。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虚心倾听造物之道,并以荣辱、兴衰的对立来强调人生的变化无常。作者自谦自己的笔力依然强劲,同时也暗示湖州文化的辉煌仍然存在。诗词中还提到了墨宛如奇迹般妙绝的阿筌以及国家工匠的冷漠态度。最后,作者通过表现自己对绘画的渴望,以及对智慧的追求,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姿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的赞美,并以此思考了人生的起伏和文化的传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壮士造物云天荣枯风云会山竹颠沛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