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

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

倾囷计口卖余粟,买箔还家待种生。

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鉏鎛资男耕。

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

酒肴劝属坊市满,鼓笛繁乱倡优狞。

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

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枯桑舒牙叶渐青,

新蚕可浴日晴明。

前年器用随手败,

今冬衣着及春营。

倾囷计口卖余粟,

买箔还家待种生。

不惟箱篚供妇女,

亦有鉏鎛资男耕。

空巷无人斗容冶,

六亲相见争邀迎。

酒肴劝属坊市满,

鼓笛繁乱倡优狞。

蚕丛在时已如此,

古人虽没谁敢更。

异方不见古风俗,

但向陌上闻吹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岁首时的农村乡俗景象,特别是关于蚕丝市场的场景。诗中提到的枯桑逐渐发芽,新蚕可以在晴朗明媚的日子中洗澡,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充满希望和活力。诗人还描述了农民们忙着卖粮食买蚕茧,为了种植新的桑树和养蚕做准备,并强调这不仅是妇女的工作,也是男人们农耕的资本。诗中还描绘了热闹的蚕丝市场,人们争相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共庆佳节,享受美食和娱乐活动。最后,诗人表示尽管时代变迁,蚕丝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但这种乡俗风情却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只有通过听到笙箫声才能感受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表达,展示了宋代农村岁首的热闹景象和蚕丝产业的重要性。诗人以枯桑发芽、新蚕洗澡的场景为开端,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年氛围中。诗中的对比也很鲜明,通过前年的失败与今冬的准备、女性的劳作与男性的农耕等,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诗人还通过描写热闹的蚕丝市场和人们的欢庆活动,展示了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团聚、交流和欢乐的情景。最后,诗人以异乡传来的笙箫声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古代风俗的向往和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农村乡俗的生动场景,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岁首的喜庆氛围和对传统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晴明妇女衣着浴日种生鉏鎛资